唐武则天造字写经
此卷内容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部分,起首处有“唐精书经,内有武氏新造字。疑盦藏。”尾后有许承尧跋文“余所藏敦皇写经甚多,而有武氏新造字者竟未一观,得此可备一格。”许承尧(1874—1946年),曾单名芚,字际唐、芚公、婆娑翰林,徽州府歙县人。近现代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许承尧在甘肃省任上收藏敦煌写经、文书达几百件,离任后带回家乡,整理和装裱后,取其精者藏诸于室,并作出一定的鉴定,此卷便为其中之一。
文物“徽”说话 鱼跃小雪——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松果咸鱼手工制作活动
松树如一支神奇的笔,点染着徽州的山,五百里群山,处处郁郁葱葱,青松赋予徽州别样色彩。11月23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手工制作松果咸鱼活动,从中学习节气知识,体验手工快乐。
祝贺他们获奖!歙县2024诵读中国传统村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2024年11月15日,由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主办,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青团歙县委员会、歙县文物事务中心、歙县融媒体中心、歙州农文旅集团、许村镇党委政府共同举办的“诵读古村韵 传承徽文化”2024诵读中国传统村落大赛决赛在歙县许村镇圆满落下帷幕。
古代体育题材陶瓷---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校园生活,2024年11月14日下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走进歙县中学,带领学生们不出校门开启博物之旅,叩开探索之门。 本次课程以“古代体育题材陶瓷”为主题,宣讲老师从古代体育运动类型、各朝代瓷器窑址、体育题材陶瓷等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展开介绍,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同学们一起走进陶瓷的世界,了解各类匠心独运的陶瓷,增长了相关专业知识。教学现场有问有答,氛围十分轻松活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促进了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馆校合作的双向赋能。
文物“徽”说话 ——儿童考古学科普社教活动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加强考古学科普,可以让公众了解考古学科和古代文化,对儿童的考古学科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科学素养。11月12日,安徽徽州历史博 物馆和歙县黄宾虹纪念馆走进丰乐示范幼儿园,开展儿童考古科普社教活动。
流动的博物馆:木刻版画进校园,印痕之美共体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未成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艺术素养,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和黄宾虹纪念馆于11月7日下午走进歙县中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木刻版画主题社教活动。
文物“徽”说话——图说徽州宝藏(第七期)
清乾隆吴梅颠铭文长方形歙砚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藏吴梅颠铭文长方形歙砚,砚石呈黑色,左、右两侧和顶端均刻有铭文或题款。背面为巴慰祖自刻半身像,顶端为吴梅颠题铭。左侧铭为:“黄山之麓,练水之滨,凝晖含润产此奇珍凤。咮龙尾,德堪结鄰,为田为农,以存吾真。乾隆甲午五月隽堂主人铭”。右侧款为:“戊子秋,偶游郡北,適于山涧中淂片石。爱其莹润,携归琢为砚,以试墨,盖良材也。復往取淂如干片,虽歙产,而大类乎端溪,制成辍为识者巧取,乃珍而藏之”。刻像上端有铭:“龙尾实婺产,人乃歙名之,惟歙自有材,而人不之知,蕴久今始出,足征君好奇,固知天下事,遇合会有时,琴中山水音,吁嗟谁子期。梅颠吴熊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 拾趣系列课程走进歙县中学
10月17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职工走进歙县中学,以“中国陶瓷史”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博拾趣课程。在座的高一年级同学争相举手抢答,“陶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见过的瓷器有哪些”,同学们各抒己见,回答得自信满满,将课程的氛围推到了高潮。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大讲堂第4讲
歙县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是牌坊之乡、古桥之乡、古井之乡,石质文物数量庞大,石质文物的科学保护和修缮尤为重要。10月11日,歙县文物事务中心邀请牛津大学地理学与环境学博士、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王颖红博士,为我们带来《石质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研究》的专题讲座。
文物“徽”说话 ——流年不弃桑榆老 春光冉冉映重阳
岁月不负情深,耄耋曾为少年,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10月11日上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和黄宾虹纪念馆携手为退休老人组织了一场公益讲解,丰富老年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