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当“燃”有我 ——歙县首期“青歙之声”青年夜校活动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举行
时代赋予青年光荣使命,召唤青年奋勇前进。青年当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素质内涵,不断充实自己。4月11日晚,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共同主办,县融媒体中心、县文物事务中心协办的“强国复兴·当‘燃’有我”歙县“青歙之声”青年夜校活动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如期举行,以“夜校+”的创新模式打造青年成长新平台,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为新时代青年充电赋能。
图说徽州宝藏(第十一期)
程邃山水册页,纵35.7厘米,横57.7厘米,共八开,纸本,纯水墨作画,创作时间约在康熙二十五年。枯笔皲擦,凝重老练。每幅都有题句和自镌的印章.国家一级文物。
图说徽州宝藏(第十期)——宋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藏宋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长37.7厘米,宽15.8厘米,高11.2厘米,中部高8.6~11厘米 。枕呈八角长方形,绿釉,正面刻蕉叶纹,底部有严家记匠花押,背中部有透气小孔。宋吉州窑绿釉瓷枕属于低温釉陶瓷,胎质坚硬细腻,装饰手法采用刻划花工艺,纹饰简练,行云流水,宛如一块透亮的翡翠,堪称绿釉刻花瓷中的精品之作。
“拾趣”系列课程完美收官啦
2024年10月开始,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联合歙县中学举办“拾趣”系列社团课程,一共开展七期。第一期简说中国陶瓷史;第二期古代体育题材陶瓷;第三期手工陶泥泥塑;第四期木刻版画进校园;第五期节气习俗制作松果咸鱼;第六期徽州剪纸。2024年即将过去,12月26日也迎来了最后的收官之课,这一课,我们完成了很多之前未完成的作品,为本学期社团课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妙裁风月,剪纸艺术传承徽文化之美
为传播徽文化,丰富中学生的学习生活,12月12日下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走进歙县中学,开展“拾趣”系列社教课程,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小手拉大手 博物馆路上一起走
12月10日下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接待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群来自歙县城关小学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来自该校小学部五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的讲解。他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着每一件展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幼儿园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和好奇的提问。
唐武则天造字写经
此卷内容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部分,起首处有“唐精书经,内有武氏新造字。疑盦藏。”尾后有许承尧跋文“余所藏敦皇写经甚多,而有武氏新造字者竟未一观,得此可备一格。”许承尧(1874—1946年),曾单名芚,字际唐、芚公、婆娑翰林,徽州府歙县人。近现代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许承尧在甘肃省任上收藏敦煌写经、文书达几百件,离任后带回家乡,整理和装裱后,取其精者藏诸于室,并作出一定的鉴定,此卷便为其中之一。
文物“徽”说话 鱼跃小雪——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松果咸鱼手工制作活动
松树如一支神奇的笔,点染着徽州的山,五百里群山,处处郁郁葱葱,青松赋予徽州别样色彩。11月23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手工制作松果咸鱼活动,从中学习节气知识,体验手工快乐。
祝贺他们获奖!歙县2024诵读中国传统村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2024年11月15日,由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主办,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青团歙县委员会、歙县文物事务中心、歙县融媒体中心、歙州农文旅集团、许村镇党委政府共同举办的“诵读古村韵 传承徽文化”2024诵读中国传统村落大赛决赛在歙县许村镇圆满落下帷幕。
古代体育题材陶瓷---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校园生活,2024年11月14日下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走进歙县中学,带领学生们不出校门开启博物之旅,叩开探索之门。 本次课程以“古代体育题材陶瓷”为主题,宣讲老师从古代体育运动类型、各朝代瓷器窑址、体育题材陶瓷等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展开介绍,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同学们一起走进陶瓷的世界,了解各类匠心独运的陶瓷,增长了相关专业知识。教学现场有问有答,氛围十分轻松活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博拾趣系列课程促进了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馆校合作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