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古迹遗址,续华夏千年脉络
2025年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是“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身边的遗址与文物,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联合歙县黄宾虹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于4月13日走进新安公园,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博物馆里过大年丨古韵徽州迎新春,墨香四溢赏春联”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赢春联活动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描写的春节贴春联的热闹情景。春联,又称“桃符”,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桃符”习俗,最早用于驱邪避灾,是中国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装饰物,用于表达祝愿、驱邪和祈求安宁。1月22日下午,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黄宾虹纪念馆举办新春赢春联活动,精心准备了定制春联礼包,吸引广大游客热情参与。
文物上的“蛇”
文物承载人类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中国与蛇有关的文物非常丰富,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蛇的独特情感和崇拜。1月21日,徽州历史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举办的“生肖的秘密”系列科普第二课,文物上的“蛇”开讲。
博物馆里过大年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生肖的秘密”系列科普正式开始
博物馆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精神的神圣使命。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中国人对时间、宇宙和生命的独特理解,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乙巳蛇年到来之际,徽州历史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特别策划“生肖的秘密”系列科普活动,带领观众一起探索中国十二生肖的起源与文化,1月20日第一课,携手歙县中学教职工亲属,一起解锁蛇年秘密。
璀璨绒花,焰遇徽州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手工制作新年烟花活动
新年伊始,为增添节日氛围,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于1月18日下午精心组织了一场“璀璨绒花,焰遇徽州 ”主题社教活动,以绒花为材,定格烟花绽放瞬间,开启新年的美好篇章。 绒花,这门拥有千年历史的非遗技艺,谐音“荣华”,寓意吉祥,承载着无数美好的期许。而烟花,作为传统新年庆祝活动中的重要元素,总能瞬间点燃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激情。当绒花与烟花在博物馆相遇,传统工艺与节日元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为古老的徽州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满满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将制作所需物料有条不紊地分发到每一位参与者手中。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依照教程,耐心地将绒丝剪裁、拼凑、粘贴,一步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烟花”。随着一朵朵“烟花”在指尖绽放,博物馆内洋溢着浓浓的徽州年味与温情。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徽州文化传承的实际行动。它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节日氛围在创新中愈发浓郁。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新年的美好期许随着绒花烟花一同绽放,照亮新一年的漫漫征途。
2024年“我在博物馆画文物”青少年绘画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硕果满枝!
积极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事业可知可感可参与。2024年7月,我馆积极参加由黄山市文物和博物馆协会、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组织的“我在博物馆画文物”青少年绘画大赛,经组委会评选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经我馆初步评审报送的30余幅精美参赛作品也斩获佳绩,热烈祝贺获奖的小小艺术家们!
金蛇献瑞,福满人间 2025年徽州历史博物馆邀请您共贺乙巳蛇年
寒冬岁晚,旧年将尽,新岁伊始,在辞旧迎新的欢腾中,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贺岁系列创意展览和丰富社教活动,共同迎接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篇章。
“天下明医出新安”中医科普及常见中药巡展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千年传承盛而不衰,是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10月20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联合歙县中医院,在徽州历史博物馆南广场,举办新安医学科普及常见中药巡展活动,为市民游客讲解新安医学发展历史知识,并介绍常见中医药材,吸引了无数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与热爱的人参与其中。
瓷韵情怀——洪兵陶瓷收藏展开幕
10月20日上午,由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黄宾虹纪念馆承办的瓷韵情怀——洪兵陶瓷收藏展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负一楼临展厅开幕。
“殘雪剩爪”——郑泽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暨捐赠仪式
正值欢庆建国75周年之际,为了营造歙县浓厚的艺术氛围,展示郑泽民老先生的书法魅力,由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黄山市作家协会、黄山市书法家协会、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徽州古城保护事务中心主办,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黄宾虹纪念馆、济容山馆承办的“残雪剩爪”——郑泽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暨捐赠仪式,10月1日在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