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文物承载人类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中国与蛇有关的文物非常丰富,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蛇的独特情感和崇拜。1月21日,徽州历史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举办的“生肖的秘密”系列科普第二课,文物上的“蛇”开讲。
社教老师带领观众了解镌刻或雕琢着蛇形象的文物,并解释到,在古代蛇被视为神明,潜于深渊,能致云雨,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以蛇为原型的纹饰很多,其中蟠虺纹(panhui)比较典型,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藏清江莲峰十二生肖图屏,其中就有蛇,画面上蛇缠树干,蛇首向下望一男子。江蓉(1834—1907),字莲峰,号倦云,别号剑华庵主,安徽歙县人。家境贫寒。40岁后,画益工,山水、人物、翎毛、花卉无不栩栩如生,仕女尤胜,得宋元人遗意。能文,末代翰林许承尧称其诗词“风期淡远,卓尔不群,足与山川清淑之气相发”。客游扬州较久,与陈崇光、王素、莲溪和尚等过从甚密。
蛇元素在博物馆的文物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徽州历史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的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共同守护宝贵的精神财富。
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