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发布方:
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作为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对徽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普传播有重要作用,以其丰厚的徽文化积淀,成为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不断开展各类型社科普及活动,提升社科普及水平,其中以“文物‘徽’说话”为代表的文博科普活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深度对话,让文物在互动中焕发生机。博物馆精心策划“文物‘徽’说话”系列科普活动,以馆藏珍品为核心,精选隋唐写经卷、明代金簪、明代服饰配饰及青花瓷等代表性文物,在馆内宣教室开设沉浸式科普课程。活动前期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预约推文,凭借丰富的内容与独特的形式,吸引众多市民踊跃报名参与。活动现场,社教老师巧妙运用PPT、短视频等多元素材,深入浅出地解读文物背后的深层内涵,从器物的工艺特点、演变脉络,折射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文风貌,让观众对文物有了立体认知。为强化学习效果,老师还通过趣味提问与互动交流,引导观众主动思考、积极反馈,使科普知识在问答间得以巩固。活动尾声,结合当天讲解的文物特色,特别设计了关联性手工体验环节。参与者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拉近与历史文物的距离,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朱砂青墨落宣纸 一笔一画见敦煌
馆长领衔,多维解锁文博科普传播矩阵。博物馆充分盘活自有媒体资源,策划推出“馆长说文物”系列科普短视频。镜头中,馆长亲自出镜,围绕元代石碑、元代枢府瓷、唐代砚台等代表性文物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展开深度剖析,让静态藏品在动态叙事中焕活历史记忆。同时,博物馆积极借力科技赋能,依托视频号直播平台打造“馆长书画专场直播”。通过实时互动的形式,馆长带领观众近距离品鉴馆藏书画珍品,详解笔墨间的徽派风骨与人文精神,以更鲜活的传播形态拓宽徽文化的辐射边界,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持续传递声量。

金簪玉搔头,重现明韵雅风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发簪手作之旅
以书为媒,厚植文博科普力量。博物馆聚焦徽州国宝单位和馆藏一级文物,集博物馆科研力量,扎实研究汇集成册,出版《文物“徽”说话——歙县国宝单位巡礼》《文物“徽”说话——馆藏一级文物精粹》两册专业文物研究科普书籍。《文物“徽”说话——歙县国宝单位巡礼》以物证史,系统梳理歙县代表性国宝文物,深度解读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展现徽商故里的辉煌文明。《文物“徽”说话——馆藏一级文物精粹》首次集中展示馆藏一级文物,呈现书画、陶瓷、金玉器等艺术精品的极致美学与工艺匠心。
云赏文物,线上细品徽州珍宝。依托官方公众号平台,每月精心推出图文解说类科普短文。在丰富馆藏中精选代表性文物,配以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深入阐释文物特点与文化内涵,让更多观众便捷地领略徽州历史文化的魅力。该科普平台还提供未展出藏品的解说,有效弥补观众线下观展时的遗憾,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触手可及。
社科普及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更是对民族根脉的深情守望与坚定守护。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在文化传承中的优势,积极探索并拓宽社科普及活动的多元形式。通过持续提升徽文化科普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营造全民学习科普知识的浓厚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普实践模式,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