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之后,暑热悄然退场,不仅迎来了凉爽的秋风,更在博物馆内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丰收的喜悦,一同穿越千年徽州,体验古人以河灯寄情、祈福平安的雅致习俗。
  传统节气,古人智慧。“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华夏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处暑是一年中第十四个节气,本次社教就是关于处暑节气的科普和民俗体验。活动现场,社教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处暑节气科普资料,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处暑节气的内涵与习俗,感受古人智慧。
  五彩河灯,敬天祈福。处暑迎秋,有放河灯、开渔节、吃鸭子等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是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们用木板编竹为小船,彩纸作帆、点灯燃烛,盛放祭品,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祈保平安,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手作河灯,传承古韵。在社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每一位参与者都化身为手工小能手,精心折叠着每一片纸,细心地装点河灯,将心中的祈愿与祝福一点一滴地倾注其中。河灯虽小,却承载着大家对家人安康、生活顺遂的美好愿景。
  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投入了热情与耐心,完成心仪的河灯作品,彼此因共同的体验更加亲近。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不断丰富功能体验,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科学性、多样性、生动性,在参观讲解和研学等活动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形式,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