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缤纷绚烂的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8月18日,由歙县文物事务中心、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主办,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和敦煌市博物馆承办的“方寸简牍载文明 徽煌之约谱新篇”主题社教活动,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城市友好的见证,更是一场地域文化的相交、相引与相融。
  两地相约,永以为好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酒泉与黄山,虽隔千山万水,但同为世界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人类的敦煌、世界的黄山”,让世人“心向往之”,是冥冥之中的自然相连。2024年1月16日,安徽省黄山市·甘肃省酒泉市合作交流座谈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黄山市屯溪区顺利举办。会上,敦煌市与黄山市歙县缔结为友好城市,根据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携手发展文旅产业,共推文化保护利用。
  业务相融,亲上加亲
  在黄山与酒泉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和敦煌文物保护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双方组织交流、考察学习之际,以敦煌文化为主题,共同举办敦煌汉简科普和临摹汉简社教活动,通过业务交流的方式,让徽煌之约的深厚友谊亲上加亲。
  活动开始,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宿星向歙县的家长和小朋友对敦煌进行推介,并和大家分享了“敦煌简牍”的前世今生,通过简牍主题短片感受汉代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万千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让人垂涎的美食,无不吸引着大家去敦煌实地感受,一探究竟。
简牍相传,续写徽煌
  “敦煌”二字,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重要象征。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包括隶、草、行三种书体,这些简牍统称“敦煌木简”。
  听完干货满满的科普课之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参与活动的学生分发木简,开启“临摹敦煌木简”活动,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敦煌木简字体,小心翼翼地落笔,一笔一划都是对敦煌木简的珍惜与敬畏。
  木简临摹之后,再盖上一枚“丝路印迹”的印章,同时为完成任务的学生发放盖有“徽州府印”的文创写本,两枚印章的相遇,也是敦煌、徽州的再次相约。
  “100多年以前,歙县乡贤许承尧只身入陇赴任,亲眼目睹敦煌写经之精妙稀珍,却惨遭散佚四处,为西方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所骗盗,多数流失海外,许承尧痛作诗云“我业蹉已晚,千百见三四”。诚然如斯,国宝之流失,对于任何一个有识之士皆无异于锥心之痛。100年后,在歙县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我们用临摹敦煌木简的方式致敬先贤,加强敦煌与歙县两地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共同守护和传承这珍贵的中华文脉!”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宿星说到。
供稿:丁俊琼
编辑:夏雨欣
二审:王卫东
终审:周虎

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