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歙县瞻淇鱼灯起源于南宋理宗时期,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瞻淇鱼灯主要使用竹篾和棉纸制作,鱼身画有如意、火焰、祥云,莲花等,寓意平安如意、吉庆有余。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也为激发观众对徽州鱼灯制作文化的热爱,歙县文物事务中心主办,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在郑村和义堂承办“非遗走进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系列教育活动第七期“金秋流韵,锦鲤庆丰--鱼灯创意制作”。邀请汪宇昉讲解瞻淇鱼灯的骨架扎制和绘画技艺,十四名小观众认真聆听了歙县瞻淇鱼灯文化的讲解,纷纷动手体验鱼灯创意制作。完成作品后,再扛着自己绘制的鱼灯跟着老师在郑村老街与和义堂火巷游灯。孩子们和家长纷纷表示此次沉浸式体验非常有意思,有助于对徽州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